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政府与民争利 百姓何以家为?

早就认识到我们的政府是善于与民争利的,和老百姓做生意,搜刮民脂民膏绝对手段世界第一.而且理由都很充分:中国特色+理直气壮的再多也不嫌多的政府开支. 

今晨看到新浪一篇新闻"上海将公开数据回应房企64.5%收入流向政府言论",觉得这下有好戏了,盖子和遮羞布终于被揭起来了. 此篇新闻起因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递交了一份名为《我国房价何以居高不下——房地产开发的总费用支出一半流向政府》的大会发言稿(下称“全国工商联发言稿”),引起极大争议。我对工商联这一提案深表赞同,也第一次对任志强有了点好感. 尽管他很可能是被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房地产的现实困境逼得不得不说真话了.

时下的经济危机不全是一件坏事,首先就是可以暴露出我们的所谓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真实嘴脸.前几年房价疯涨的时候,政府从来没有停止过义正词严的调控,然而房价确是一涨再涨,我们的政府官员们也乐呵呵地在幕后大把数钱.去年开始房价涨不动了,政府开始着急了,甚至严令房产商不准降价,于是就这样有价无市地耗着... 房价不涨了?基本上天朝的政府官员们就不知道如何发展经济了,有个廊坊市长就高喊"来我市开发地产,赚了算你们的,亏了算我们政府的....",已经懒得再说无耻,应了某个网友的话"脑残+神经病=做天朝高官的必要条件"

还有个好处就在于可以让高高在上无比小资的所谓白领们好好接受一下深刻教育. 
1.使他们明白他们的所谓自我感觉良好的西式自由生活没法不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关心时政不意味着你不会被时政影响.对民生对劳苦的人民多一点理解和关心,更清醒地真实地看待中国社会.
2.使他们意识到生活有风险.犹如股市一样,房市不可能一直涨.经济不可能总是上升,未来不见得越来越美好. 别再抱幻想"管他呢,生活总是越来越好..."

周围我所接触的人基本都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他们的头脑似乎总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潮流所影响.比如我所认识的买了房的人无不坚定地认为房价未来一定会高涨,而且不知道出于什么理论和分析,使他们认为现在的房价并不高,还会有更多有钱的有刚性需求的人会高价接下他们作为投资和炒作的楼盘. 而从不担心这房子会有谁来买? 也许在他们眼中要不就是有钱人还有很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会越来越有钱;要不就是他们认为还会有更多没钱的人会不顾一切地为了面子举家出动打破头地先付首付...... 很可惜他们的这些判断太过感性和主观,经不起任何理性的数据分析和推敲. 其实房价高不高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算算平均收入,再看看房价,夜幕降临再前往那些鬼城似的新楼盘兜一圈......... 实在不必听某些专家学者们用大批理论和统计来佐证他们的房价不高未来还有升值潜力的鬼话,实在是混淆视听!

遗憾的是,现在的矛盾便成了有钱者和没钱者之间的矛盾,有房者和没房者之间的矛盾. 工商联的这篇提议如何引起地震效应,比政府更加郁闷的将是那些买了几套房等着升值的或者是辛苦地做了高价房房奴的有产者们......  他们将竭尽所能地支持政府多收钱,把房价折腾的越高越好,而决不愿看到房价跌,尤其是暴跌,对他们而言,那将是生不如死的体验...........

上海将公开数据回应房企64.5%收入流向政府言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01:02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递交了一份名为《我国房价何以居高不下——房地产开发的总费用支出一半流向政府》的大会发言稿(下称“全国工商联发言稿”),引起极大争议。

  该发言稿称,全国9城市“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费用”的调查显示,在总费用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即土地成本+总税收)所占比例为49.42%。而上海的开发项目流向政府的份额最高,达到64.5%。

  对此,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质疑称“不知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怎么来的,肯定有误”。不过,他在会场上并没有透露自己掌握的数据。

  3月18日,韩正市长在上海“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县市依法行政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上海市政府承诺,政府性基金将进一步向社会公开。”依据上海若干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上海的土地出让金占了政府性基金中的很大比重。

  《中国经济周刊》近日从知情人士获悉,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正在组织文件和测算相关数据,可能不久之后将通过“公开澄清”的方式来“回应”全国工商联发言稿的数据。

  不过,或将“公开澄清”的内容中,极可能不包括上海房地产税收数据。上海市政府财税部门新闻联络人徐俊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房地产税收情况并不属于“应该公开”的内容,因而无义务公开,且尚未接到有关部门要求上海税务部门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收入情况进行测算统计和组织文件。

  64.5%的收入流向政府?

  全国工商联发言稿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其牵涉到政府与开发商谁才是高房价推动者和受益者这一敏感话题。

  据记者了解,以774万年薪位居2008年内地房地产商收入榜首的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北京华远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在争议中表现颇为积极。

  3月11日,他在其博客中写道,全国工商联在两会上的报告,揭示了我国房地产开发费用的构成,并将房价中大头是政府的土地及税收所得公布于众,揭示了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要解决房价高低的问题,应先从政府入手,因为“用高价的面粉是很难生产出廉价的面包的”。

  全国工商联发言稿中称:“上海的开发项目总销售收入中流向政府的份额最高,为64.5%,相应地,企业剩余所占份额最小,只有4.15%”。

  这一数据似乎颠覆了人们对于房地产商“暴利”的看法,但对于这一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不单是韩正市长,上海市政府多位官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都表示不以为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海市政府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你可以仔细去看看全国工商联的那个发言稿,用的数据和一些观点是来自房地产商的。该发言稿完全是披着全国工商联的外衣,袒护的是房地产商自己的利益。”

  那么引起如此大争议的发言稿,其核心数据来源又是什么呢?

  《中国经济周刊》在调查中了解到,全国工商联发言稿酝酿于其下属——房地产商会的两份调研报告。2008年下半年,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的62个开发商,涉及到81个房地产项目,最终形成了一份成本分析报告,该报告的全名是《我国房地产开发费用及销售收入分析基本情况及主要结论概述》(下称《概论》)。

  今年2月6日,房地产商会的《概论》通过《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费用的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了全国工商联,希望作为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工商联的政协发言稿。之后,全国工商联发言稿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对上述三个文件的比较后,发现了不少疑问。例如,在《概论》对62家公司81个项目的调查中,取样上似乎并不合理。

  在上海取样中,《概论》选取了29家公司的30个项目,在广州取样中,选取了19家公司的31个项目,而在北京取样中,选取了只有1家公司的7个项目。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作为一个全国性房地产企业商会的“专业调研”,9个城市中的4个城市(西安、苏州、成都、深圳)在采样上仅各选取了1家公司的1个项目。其中成都的项目更仅是处于“规划设计阶段”,苏州、西安、深圳的公司规模属于“小型”,其“陪练”的性质似乎过于明显。

  此外,记者了解到,全国工商联的发言稿中所有的统计数据均出自“REICO工作室”,该工作室是由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中城联盟、万通、华远等共同资助建立的。有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份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值得推敲,因为可能存在选择性取样的问题,导致调查的科学性有失公允。

  书记、市长喊话促降价

  “口水战”的背后,是政府与房地产企业在房价“是保还是压”问题上的角力。

  “半年来,种种迹象显示,上海对于房地产的政策已经有所转向,政府要求房地产开放商降价的要求已经越来越明确。”一位上海资深房地产业内人士这样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记者注意到,进入2009年1月之后,上海市领导频频向外界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上海房价偏高,房地产商应该“顺势而为”、“积极降价”。

  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作为上海房地产商的代表上海城开集团总裁倪建达、上海望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季宝红分别在座谈会上向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提出意见,认为上海市政府应该稳房价,不应该大规模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对于这样的想法,1月19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明确表示:“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2月21日,上海市市长韩正更明确表示:“目前上海的房价确实偏高了,房价总的是市场在调节,但是政府应该用一些政策来引导,促进消费,价格低一点买房子的人会更多。”

  一位上海地产界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按照书记、市长的看法,上海出台购房退税、购房入户政策已无可能,而书记、市长呼吁房地产企业积极调价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房价高企的真正原因,这是全国工商联发布调研报告的初衷。”

  开发商30%利润中有灰色支出?

  正当众人针对“数据”问题“各抒己见”之时,曾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抛出了他对目前高房价构成的看法。在“两会”期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5年,他和他博士生做过一个房价参比模型,然后对北京、上海、福州三个点做了核对。

  成思危透露:“核对的结果,房价成本包括土地价格、建材成本等等占50%,政府的税费占20%,开发商的利润占30%,开发商这30%里头有一部分是灰色成本,说白了,就是行贿的成本。一种是开发商主动去行贿,另一种是有权力的政府工作人员索贿,你不给我钱我就不给你批,不给你办。”

  事实上,一年多以来,上海发生的重要贪腐案件中,与房地产有所牵扯者不在少数。上海房地局原副局长殷国元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上海“炒房区长”康慧军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上海新长征(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妙兴涉嫌贪污受贿案、上海地产富豪周小弟涉嫌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案、上海中祥集团原总裁秦金龙涉嫌侵吞国资1.6亿元案、上海市普陀区原副区长张克明受贿案等等似乎都揭示了房地产行业存在“灰色地带”。

  记者注意到,虽然在房地产商会向全国工商联提交的《调研报告》中并未提及“灰色支出”,但从《概述》中的成本分析中看到了一项“不可预见费”,并占到了总成本的3.08%。